图片新闻
【乐动(中国)Ledong·官方网站,中心讯】生物多样性监测是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的有效途径,为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10月16日上午,第五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讨会在我校正式拉开帷幕。我校校长勇强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工作委员会主任冯晓娟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副校长李维林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共同主办,我校和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森林网共同承办,乐动(中国)Ledong·官方网站,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北京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会协办。来自全国450余名代表注册参会。
勇强代表学校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勇强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学科发展的建设成果,并表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与保护刻不容缓,乐动(中国)Ledong·官方网站,始终锚定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林业现代化建设持续贡献“南林智慧”。他指出,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各位专家学者将积极围绕生物多样性监测重要领域,充分交流思想、启迪智慧、分享成果,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进一步贡献力量。
冯晓娟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长期以来关注、投身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各位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表示,生物多样性监测是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的有效途径,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正蓬勃发展。她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集全国广大科学家和年轻学者的智慧,加强新技术应用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在监测技术、监测区域、数据标准、综合信息平台等方向谋求更大发展,既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未来发展趋势,又为《昆蒙框架》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科学支撑。
本次大会为期两天,设10场大会报告:16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冯晓娟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徐海根研究员,台湾东华大学孙义方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磊研究员、北京大学郭庆华教授作大会报告,分别就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建设与研究进展、基于中国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的区域生物多样性变化趋势、森林动态样地发展及挑战、亚热带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及结合遥感和人工调查完成的中国新一代植被志体系作报告。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牛书丽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夏建阳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敏晓/李超伦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肖治术研究员、我校赖江山教授将分别作大会报告,内容涉及高寒草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与全球变化、融合实验和模型的生态系统监测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被动声学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以及典范分析在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
大会还设8场专题讨论会,累计107场报告,收录摘要78篇,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类群的监测与研究,新技术如被动声学技术、红外相机、Lidar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存储、管理分析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等,将系统展示科学技术成果对生物多样性监测实践的贡献。
据悉,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始办于201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盛会,会议旨在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的交流。
本次大会开幕式与大会报告同时开通直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